混合教学模式在中等职业学校素描课中的应用研究

日期:

黄春平

当前,互联网5G时代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趋势,给教育信息化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面对互联网教学资源全球化和智能化信息技术教学方式,教育信息化改革正在推进。

本文研究混合式教学模式如何利用互联网,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探索如何将信息技术运用到中等职业学校素描课教学中,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拓展教学时间、空间和效果。

1。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随着《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的出台,以及互联网5G时代的启动,教育信息化改革也在不断推进。微课、MOOC、翻转课堂、AR、VR植入课堂等高速宣示教学信息化2.0成果。传统的教学模式打破了长期以来的局面,与现代教育体系和谐发展。近年来,建构主义混合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备受关注。

混合式教学模式已经定义多年,结合了传统教学和在线教学的优势,包括线上和线下两种形式。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教学交互的一场革命。它合理利用移动互联网下的教学平台,有机植入高科技信息技术,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提高传统教学无法突破的理论知识。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学生学习方式的一场革命。从纯粹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互动的学习方式。在强调学生教学主体地位方面也取得了新突破。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2.中等职业学校素描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中等职业学校传统的素描课程主要由教师授课。教学资源以图片、PPT、视频为主。教具主要是石膏、静物、实物等,绘画方法主要是临摹和素描。美术是艺术领域的一门学科,所涉及的理论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很难将知识点讲解透彻。

比如:素描的透视规则,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平行透视和角度透视,即一点透视、两点透视和三点透视。学生停留在理论层面,需要经过多次迭代。解释、论证,从而阻碍了后期绘画的提高。

混合式教学模式最基本的特征是“线上”与“线下”的结合,包括利用“线上资源”辅助课堂教学,安排“线下活动”强化课堂教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旨在充分发挥“线上”和“线下”教学的优势,改善学生积极性不高的传统教学模式。

借鉴桑代克的三阶段教学模式理论,将课堂有机地分为课前(准备率)、课中(练习率)和课后(成功率)三个部分。在各个教学部分构建了“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混合式教学方法。

首先,合理利用互联网教学资源,完成学业情况大数据分析,发布课前任务。利用教学平台设计好教学。

其次,合理利用移动互联网和移动APP教学程序,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延长教学时间;利用多元化信息技术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知识。

最后,利用移动互联网教学平台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

3。中职素描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是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课堂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各个环节有机地运用了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手段。

(一)课前翻转课堂互联网混合学习模式

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教学平台上传教学平台上的各种教学资源,如雨课堂、云课堂、微助手、课堂学堂、课立方、学都通、智慧树等,并可以定义章节学习内容。实现后续教学和转移,还支持标签管理。利用教学平台在课前发布学习任务或问答内容等预习材料,结合未​​完成的数据对学生进行督导,可以更好地保证课前预习的有效性。其次,通过教学平台发布课前调查问卷,分析学生的学业状况,并参考分析的数据进行课程的教学设计。第三,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筛选MOOC和微课中的碎片化知识点供学生学习;并推出课程教学相关知识点学习专题活动,供学生课前观看。课前,学生通过观看初步接触教学知识,有利于课堂的二次教学。

整合MOOC教学平台资源后,中国大学MOOC素描课程MOOC资源包括《设计素描》《基础素描》《跟工美附中学素描》《风景素描》;学堂在线有《外国工艺美术史》《西方美术史十六讲》《美术鉴赏》《欧洲绘画:从达芬奇到伦勃朗到戈雅》等,可供老师用来指导学生学习。

(二)“互联网+信息技术”课堂智慧课堂混合教学模式

利用互联网教学平台课前学情分析大数据,做好课程定位和教学设计。同时,利用教学平台可实现上课时签到、点名、答疑、录屏、作业提交等互动功能,掌握过程评价体系,提高可控性、有效性、趣味性。班级的。

目前可以开发和使用的信息技术手段有很多。作为教师,需要根据所教专业的特殊性以及知识点的可控性和实用性来选择信息技术方法。选择。在素描课的教学中,利用包括VR虚拟现实或AR增强现实在内的信息技术来突破课程中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

首先,结构素描的透视原理。用一个“长方体”搭建一个3DMAX(三维)空间,让学生佩戴VR虚拟眼镜,将自己置身于“长方体”的中心。学生进入虚拟场景后,“长方体”可以演化为道路、火车等真实场景。视觉和感官混合的体验引导学生观察道路,直到道路消失在末端的一点,然后观察长方体两侧植物从近到远出现的高度。种类。通过长方体和真实场景的虚拟化,学生可以了解透视规律。

其次,通过AR增强现实可以克服静物素描中处理船舶复杂结构的困难。使用全息投影设备,学生可以通过从多个角度观察全息图像来增强对物理物体的理解。然后放大容器物体的一部分,引导学生观察该部分如何转化为几何结构。这种方法大大减少了教师不清楚、不具体的口头描述,增强了实物部分转换的形式,使理论知识变得可见,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这一难点知识。

此外,还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APP小程序加强绘画练习,扩大教学时间和空间,不影响课堂训练和课后重复练习。例如:爱情素描APP涵盖了立体石膏和静物素描的四个阶段,具有自然光和聚光灯的效果。学生选择要画的物体,可以将三维物体旋转360度,了解物体结构和光源关系,随时可以进行写生训练。

(3)课后线下活动互联网混合教学模式

课后,通过互联网教学平台收集学生作业,实施教学评价并完成教学评价。借助教学平台,将课堂上使用的信息技术手段发布出来,供学生反复观看,巩固课堂学习,延长教学时间。学生作业的形式可以多样、多样化,教学评价也可以是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生成大数据指导教学诊断和纠错;学生作业以网上展览的形式展示,提供网上投票功能,获取多种形式的教学评价,检验教学成果。

4。中等职业学校素描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结论本文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等职业学校素描课程的实际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它结合了传统教学中无法实现的传统教学方法。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突破重点难点知识,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1。中等职业学校素描课混合教学模式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部分。各部分采用内容不同的混合教学模式,以整体教学平台为总体思路。课程注重重点难点突破,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相结合。

2。中等职业学校素描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了线上资源与线下活动的融合,适合我校平面设计专业学生的需求。有效利用互联网MOOC资源,合理布局教学平台。线下活动的发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效果。

3。中等职业学校素描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利用新的信息技术手段植入课堂,吸引学生注意力,将抽象、难点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可视化的三维场景,引导学生以互动的形式参与。这种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也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

时代在发展,教育在前进。在互联网+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断研究,才能更好地利用网络新资源、新技术,为教育改革铺平道路。面对“互联网+信息技术”时代给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们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必须坚持“教育第一”的指导方针,以有效实现教育目标为导向,将互联网与信息技术融合起来。信息化,让教育更具时代魅力。

编辑何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