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镇纪检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日期:

关于乡镇纪检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乡镇纪委作为最基层的一级纪检监察机构,面对的是生活和工作在一线的农村党员干部,承担着保持政治稳定,服务经济发展,保护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职能。但是,如何更好发挥乡镇纪委的作用,在乡镇构筑一道反腐倡廉防火墙,是摆在乡镇纪检监察干部面前的一个难题,也是需要积极探索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被反映对象集中在村组党员干部。村级党员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贯彻落实的宣传者和执行者,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骨干,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少数党员干部放松了政治理论的学习,忽视了世界观的改造,借助手中权力贪污、挪用、侵占公款和集体资产等,在群众中产生了恶劣的影响,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激发了干群矛盾。

(二)来访为主要信访方式且越级访严重。很大部分的农村信访群众选择来访方式进行信访问题反映,且不选择到乡镇纪委上访,而是直接找上级、甚至更高级别纪委,造成群众的信访成本增大,也使得乡镇以上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信访工作量加大。

(三)涉农专项资金领域违纪问题突出。集中反映在惠农补贴、扶贫救济、低保医保等资金管理使用中以权谋私、虚报冒领、贪污侵占等方面。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村组党员干部方面。一是部分村组党员干部不注重政治学习,认为自己只要会做农村工作就行了,政治理论强不强,政策水平高不高,都无关紧要。因此从思想上不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学习流于形式,更不注重自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面对金钱、物质的诱惑,思想蜕变,贪欲膨胀,违纪动机随之产生;
二是大多村组党员干部素质不高,法制观念淡薄,受年龄、文化水平、党性修养、自身素质的局限,往往自警自律意识较差,有的特权思想严重,作风不民主,骄横跋扈,搞“一言堂”,甚至认为自己是“父母官”,比群众高一等,习惯于对群众发号施令,为所欲为,导致农村矛盾尖锐化;
三是村组干部面对农村工作条件艰苦,事务烦琐、工作量大,心理不平衡,认为自己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千方百计地利用手中的权力捞好处,甚至有部分村组干部还存在侥幸心理,对一些纪律规定认识模糊,理解片面,错误地认为收受他人钱物、侵吞款物不易被发现,能蒙混过关。

(二)乡镇纪委方面。一是乡镇纪委办案力量不足,乡镇纪检干部中,财会、审计、法律等“科班出身”的少,“半路出家”的多,部分纪检干部欠缺实践经验,办案时间拖延,尤其是遇到涉及领域广、涉案人员多、调查取证难的复杂案件时,有时感到无从下手,另外部分乡镇“三转”还不够彻底,乡镇纪委书记疲于分身,主业时间较少,影响了案件的顺利查处;
二是部分乡镇纪检干部不能正确对待上访者,认为上访就是跟党委、政府过不去,不能认识到信访是群众的权利,是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是对群众工作思想认识上的不够,导致对待群众来访态度冷淡,相互推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纪委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
三是个别领导为图一时之安定,对少数无理上访者迁就姑息,甚至给出一些本不应该给的承诺和优待,换取一时的稳定,在客观上导致成为对无理上访者的纵容,使得这部分人认为“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变本加厉,缠访闹访不断,今天赴省,明天赴京;
四是怕得罪人思想严重,乡镇纪委办案人员多为本地人,案件查办受各种关系相互交织的社会环境影响,加上乡镇纪检干部害怕得罪所监督的村干部,影响自己的提拔、升迁、推荐等情况,在监督执纪问责时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的情况,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办案质量和效率;
五是信访成本低,恶意举报现象较多,乡镇纪委在案件受理过程中,常常遇到恶意举报和投诉。这些信访人出于工作、派系斗争或个人的一己私利,不是实事求是地举报,而是出于泄私愤、报复、加压的目的,故意虚构、编造事实,或者将道听途说的内容夸大,对他人进行恶意举报,给案件查办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和被动,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些举报在相当程度上耗费了信访和案件查处部门的精力,甚至间接影响了正常的案件查办工作的实效。

(三)财务制度和管理方面。近年来,农村涉农专项资金种类繁多,数额不等,虽然对村级财务加强了监督管理,但是总体来说,农村基层财务管理制度还不健全,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不强,财务审批制度、财务集体决策制度、财务公开制度、集体资产管理处置制度、财务监督检查制度等不健全,有些制度执行或操作难,仍然存在一些管理漏洞,对村级财务监督管理约束缺乏有效措施,导致制度对基层村组干部的规范约束力不强,造成了这部分资金中违纪问题突出。

三、对策和建议

结合乡镇纪检工作存在的种种问题,本着标本兼治,重在源头治理的工作思路,我对如何加强和改进乡镇纪检工作有以下思考:

(一)严格选拔任用,加强教育管理,增强法纪意识。要切实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重视对村级“三委”班子的选拔任用,严格选用程序,尊重群众意愿,把思想素质好、管理能力强、有奉献精神的同志选拔到村组干部队伍中来。同时,要加强对村级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要经常性、有针对性的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开展理想信念学习教育,运用形式多样的廉政文化活动、法律宣传咨询、家庭助廉等活动开展反腐倡廉及法律知识的宣传,切实增强法纪观念。要以案说教,采取正反两面典型教育,强化教育督促,做到警钟长鸣,切实帮助村级党员干部筑牢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增强宗旨意识。

(二)完善村级财务制度,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强化村务公开政策。一方面,要对村级财务进行严格审核把关,要加强对村级财务管理的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乡镇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支持和保障乡镇纪委和村民监督委员会独立履行职责,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强化对村委的财务运行监督,不断增强监督实效。要进一步强化农村资金三资管理,明确管理职责,健全管理制度,强化监督责任,切实解决管理粗放、监督乏力的问题。要进一步完善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制度,对村内的重大事项、大额度经费支出,要按照“四议两公开”议事规则进行,并对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进行审计。同时要严格执行村干部述职述廉群众直评直议工作,进一步规范农村党员干部的廉洁从政行为。另一方面,要深入推进“三公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采取多种形式,在群众容易观看的地点,定期公开强农惠农政策措施、项目资金管理使用、农村低保对象评定、救灾救济资金发放等事务财务情况,做到收支明细账每季度公开一次,党务和村务要及时全面公开,增强公开的及时性和真实性,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扩大基层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使村干部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促进村组干部的廉洁自律。

(三)提高政治觉悟,转变工作作风,提升办案能力。一要以纪律为戒尺,强化责任意识。乡镇纪检干部要不断加强学习,要有全局意识,强化党性锻炼,敢于坚持原则,保持头脑清醒,明辨是非;
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敢于担当,勇于担当,善于担当,敢于红脸出汗动真格,绝不能当“老好人”,搞与人方便,与已方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事情;
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清醒认识当前反腐败斗争依然严峻复杂的形势,着眼于“打铁还需自身硬,正人先正己”的内涵和要求,牢记“信任不能代替监督”,以铁的纪律锻造队伍,做到自身廉、敢担当、会监督,以过硬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担负起组织赋予的光荣职责。二要继续深化“三转”,立足本职工作。要对乡镇纪检干部信访举报业务知识进行跟班学习与专题培训,重点突出如何正确把握信访举报受理范围、规范信访举报办理程序和方法等内容,促进落实“三转”要求,切实提高乡镇纪检干部处理解决疑难复杂信访问题的综合能力;
要把工作重点聚焦到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上来,切实履行查办案件的职责,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查处管辖范围内的违纪违法案件;
全县纪检监察机关要继续保持纪律审查的高压态势,定期检查村级财务公开状况,严肃查处村组党员干部利用职务之便,侵占农村低保资金、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征地拆迁补助资金、救灾救济资金、项目实施资金等案件,严格执行“一案双查”,严肃追究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的监管责任,通过案件查处和通报,形成威慑,有效遏制村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多发易发势头。三要密切联系群众,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诉求。要关注倾听群众的呼声要求,正确把握群众的意愿,抓早抓小,做好信访苗头排查,了解村情民意,加强便民服务代办制监督,不定期对村级便民服务工作进行督查;
主动出击,将矛盾化解在村内,化解在乡镇;
要认真、热情、耐心地对待每一位来访者,了解群众上访的真正诉求,对症下药,与群众在思想上合拍,感情上共鸣,赢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
对来访群众反映的问题要认真调查研究和核实,及时解决、处理好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对未能解决的问题要尽快作出解释,给来访群众一个合理合法的答复,做到解民忧、保稳定、促和谐;
要定期对收到的信访线索进行分析研判,挖掘深层次问题,充分发挥查办案件既治标又治本的综合效应。